时至5月,上市公司年报期已经结束。从各大企业发布的年报来看,整个储能行业大势在2021迎着“碳中和的东风蓬勃发展。
1、市场崛起带动业绩飘红,海外依旧是“主战场
首先从营收情况来看,以上九家上市公司均实现了正向增长,其中阳光电源、上能电气、华自科技、智能储能、上海电气、智光电气在储能领域均实现超100%增速,这也侧面反映出整个储能市场积极向好,发展势头强劲。
全球碳中和目标驱动下,2021年储能市场呈爆发式增长,龙头效应带动其他电池厂商纷纷宣布自身的扩产计划,共同助推了中游集成的需求增加。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将首次超过10GW,其中,装机需求主要集中在海外。国内生产、供销在外的形势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2、储能赛道火热,入局者呈多元化
火热的市场带动不同赛道的玩家“跨界入局,从整个系统集成商种类来看,专注于储能行业的企业目前依然是少数,且大多并未上市。
总结以上集成商的特点大致可以分成四个板块。一类是以阳光电源、上能电气为代表的光伏企业;一类是以南部电源、猛狮、为代表的电池企业;一类是以上海电气、智光电气为代表的电力企业。一类是以派能科技专注储能的企业。
3、机遇与挑战同在,集成商难题亟待破解
由于储能对安全性、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市场对集成商的自主研发布局、渠道资源等方面提高了一定门槛。
一方面,储能系统集成热失控是潜在的共性问题。但是国内尚无专门针对储能系统集成方面安全的技术标准可供依照,竞争者鱼龙混杂靠价格优势劣币驱逐良币。
另一方面,储能发展依然过度政策补贴。纵览全球,大部分储能项目仍需依靠政策补贴才能实现较高的经济型,若后期全球范围内补贴退坡,储能的经济性将有较大波动。
此外,由于储能系统集成牵扯的领域过多,对入局企业而言有着较高的门槛。但目前系统集成商普遍缺乏话语权,导致行业付款条件差,企业需要足够的资金来维持运作。
从长远来看,由于储能的系统集成将极大程度影响项目的成本及收益水平,同时与储能安全牢牢挂钩,日后在储能领域中的地位会进一步加强。虽然当下的竞争“内卷严重,但优秀系统集成商可凭借其技术壁垒获取利润。
以下为9家上市公司2021年储能业务情况概览
上海电气:在储能领域,上海电气投建了国内首个市场化运营的电网侧共享锂电储能电站,积极探索储能商业化模式。投资及总承包建设的广东粤电大埔电厂储能调频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同时,公司还推出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可实现分布式、 集中式全覆盖调峰调频。报告期内,上海电气新增储能设备订单65.1亿元。
阳光电源:2021年公司储能系统全球发货量达3GWh,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同时,公司发力家庭和工商业储能系统,推出5~10kW/9.6~102.4kWh家庭储能系统和50kW~1MW/2~5h分布式储能系统,已在全球市场得到批量应用。1500V全场景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降本增效显著。
派能科技:公司是行业领先的锂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商,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 年公司产品销售量为 1540.34MWh,其中以自主品牌和贴牌方式销售储能产品共计 1455.89MWh。主要应用于分布式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通信基站储能、车载储能、移动储能等应用方向。
南都电源:报告期内,公司中标多个国内外储能项目,包括国网湖南郴 州韭菜坪45MWh储能电站项目、Enel美国130MWh储能电站项目、爱尔兰Gorman 32MWh储能电站项目等标志性项目。报告期内,智慧储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78亿元,同比增加45.38%。目前公司储能业务已实现从工业到民用、从电网到户用、从固定到移动的全应用、全覆盖。同时,公司还重点开展了储能测试平台、系统集成BMS&EMS实验平台、自动化集成车间建设,提升交付能力与交付质量,构筑技术和工艺壁垒。
科士达:2021年科士达光伏逆变器及储能实现营收3.25亿元,储能产品包括智能汇流箱、防逆流箱、直流配电柜、模块化储能变流器、集中式储能变流器、集逆变升压一体化集成系统、第二代储能系统能量管理及监控平台、调峰调频系统、大型集装箱式储能集成系统、光储充系统等。
上能电气:2021年公司实现了储能双向变流器及系统集成的销售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135.3%。完成了磴口县 100MW光伏治沙储能竞价项目、远景安徽怀远10MW风电储能一体化示范项目、永州蚂蝗塘20MW/40MWh新能源配套储能电站 等多个项目的并网运行,同时,山东省首批“5+2大型储能示范项目中,为3个项目供应了储能变流器系统。
智光电气:智光储能为客户提供包括储能技术咨询、储能系统集成、储能设备销售等业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132.33%,净利润 1034.50万元。截至2021年底可满足电池PACK产能超1.2GWh/年。
华自科技:报告期公司加大对园区光储充微电网示范站及自主研发的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交直流充电桩、防孤岛保护装置等系列产品的投入,加强对储能行业的安全防控、商业模式,以及增量配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等实际应用问题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