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23日,以“新周期、大时代为主题的2021高工锂电年会在深圳举行。来自电池、材料、装备、整车等产业链上下游超2000家企业领袖高层齐聚,共同探讨进入新周期下的中国锂电产业走向和趋势。
在动力电池专场,安驰科技总经理徐小明发表了题为“碳达峰与碳中和下的磷酸铁锂主题演讲。站在国际视野看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徐小明阐述了双碳策略下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
徐小明的判断是,全球双碳目标下,储能系统的建设将作为碳中和关键步骤,成为下一个集中爆发的产业。
针对双碳策略下储能对锂电池的需求,徐小明认为主要有四点:
一是,只有长寿命、长循环,才能摊薄锂电池的一次投资成本;
二是,要求安全/化学性能稳定,储能系统关系千家万户,尤其是源端储能,出事则危害电网安全,因而磷酸铁锂电池目前为最佳选择;
三是,针对工商业储能机柜/CTC,电芯集成货柜是后续工商业储能的一个大方向,而方形铝壳磷酸铁锂将是主力军;
四是,杜绝二手电芯,系统安全性仍旧是出发点。
以下为徐小明现场演讲整理:
碳达峰、碳中和起源于2016年的《巴黎协定》,提出要求碳中和,175个国家签署了协议。目前,全世界已有123个国家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也做出了庄严的承诺,要求2030年实现达峰,2060年实现中和。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的背景是,从2020年全球十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家的排放量来看,中国的年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的27%,而美国仅占11%;我国的年度碳排放量是所有发达国家之和。我国人均年度碳排放量也超过全球平均数,达到7吨/人。
因此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全球气候影响意义尤为深远。
十四五规划中,我国针对气候管控目标也提出了相比202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18%、能源消费强度降低13.5%;提升森林覆盖率至24.1%;增加20%的非化石能源使用占比的目标。
今年9、10月份,很多省市要求限电限产,就源于很多省市的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超标。
围绕交通先行、工业体系和能源生产,我国政策制定了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和策略。
其中,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占全社会总碳排放量的30%,乘用车占其中的60%,即总排放量的18%。在交通/动力领域,我国的乘用车汽车电动化战略是,2025年渗透率达到25%。
目前,我国乘用车电动化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交通领域/动力领域的电动化第二阶段将换赛道开展。
以电动重卡为代表的运载工具,以电动拖拉机为代表的农用机械,矿山机械的电动化、电动船舶,包括交通领域、动力领域的电动化即将进入一个深水区。
碳中和的中场在于储能。一方面,碳中和要求寻找新能源来作为替代能源。另一方面,以风能和光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出力状态不稳定,对既有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了巨大挑战,即便是中国拥有世界上领先的超级电网,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同时,因为电动汽车的急剧增加,从用户端对电网也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储能的大规模应用是必由之路。
储能技术分为了不同的技术分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仍旧是蓄水储能。截止2020年年末,我国蓄水储能的总装机量达到32GWh,在建项目达52GWh。蓄水储能目前仍旧是我国储能解决方案中占据绝大多数,达到约90%的装机占比。
从我国电网情况来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稳固的电网,但是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加入到整个电网之中,由于其在电网中出力的不稳定性,给电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为电网装配储能系统,将电能进行时间的再次分配,就成为了一个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在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其可开发的蕴藏了站到了全国的近50%;但是由于蓄水储能系统对水资源的需求,对地形的要求导致蓄水储能并不能适用于下一阶段新能源生产和利用的爆发式增长。电化学储能几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至此,储能在发电端的装机量的要求被以地方法规的形式落实下来,部分地区制定电价调节机制,出台工商业电价市场化运作机制,给予储能补贴等等。
此前我认为,以后的储能一定是发电侧和电网侧的储能装机最大,但是现在从国际视野看,户用储能有可能才是未来储能市场的主流。
国外方面,世界各地的电网被自然环境,山川河流,政治边界等人为的和自然的切割成大大小小的几百张电网。
由于人口基数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全球有很多地区的电网规模十分弱小且支离破碎。这些脆弱的电网,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过程中,更早的感受到了来自风电光伏给电网的压力。
所以,海外储能市场从萌生到爆发都要比我国国内早一段时间。国内不少储能相关的企业已经从海外储能市场的爆发中获得相当客观的收益。所以小规模的电网应用,将成为未来海外市场的重点。
同时,国际政策也启动为不发达国家提供气候援助资金支持,协助其共同完成碳中和目标。
储能电池对锂电池到底有什么样的诉求?
一是,只有长寿命、长循环,才能摊薄锂电池的一次投资成本;
二是,要求安全/化学性能稳定,储能系统关系千家万户,尤其是源端储能,出事则危害电网安全,因而磷酸铁锂电池目前为最佳选择;
三是,针对工商业储能机柜/CTC,电芯集成货柜是后续工商业储能的一个大方向,而方形铝壳磷酸铁锂将是主力军;
四是,杜绝二手电芯,系统安全性仍旧是出发点。
可能到20年后,储能系统的度电充放成本降低至0.1-0.2元/kWh的价格,才能实现真正的碳达峰、碳中和。